事件:科博館孫維新館長對張祐嘉同學提到「興建地下停車場」及「颱風後修剪樹木」疑問的說明
可以先看看連結內容,是科博館的說明。接下來的現勘照片是上周到台中找朋友時,趁著空檔到科博館拍的。繞了一圈才找到,一看之下有點驚訝,有的樹修到沒葉子了耶,對這種大小的樹木來說其實已經是很大很大的傷害了。
 |
幾乎不留葉子,如果是從原本枝葉茂盛直接修成這樣,即便是強勢樹種,仍是相當大的傷害 |
 |
來 導播,拉近 |
 |
導播 換個角度 |
即使是外來強勢種,其實這樣的作法已經幾乎等同要移除它了,後續即便長出新枝,也多是結構不良枝,在強風下依舊容易折斷。接下來如果要彌補,應該要從截斷面長出枝條中選擇合適的枝條留下,重新造枝,我會期待看它下次修剪會怎麼剪,然後能不能通過大自然的考驗,因為這才算是真正的結果。
以下引敘一段科博館連結說明裡的內容:
「另外有關健行路邊上幾棵黃果垂榕的修剪過程,那是科博館年度聘僱的廠商在館內同仁監督下進行修剪的。負責年度維護的廠商,有維護館內庭園樹木的財務責任,只要死一棵就要賠一棵,所以他們非常注意樹木的良好生長。
我仔細詢問過館內負責庭園養護的植物園藝專家,這幾棵黃果垂榕(白榕)是外來強勢樹種,原來生長的樹勢已經影響到周邊台灣原生樹種如台灣欒樹、繖楊(截萼黃槿)等的正常生長,也影響到其旁的朱槿花園的開花性,該區樹木均歪向大草皮方向生長,嚴重影響這些周邊樹木的發展及遊人的安全,因為容易傾倒。
這次颱風吹襲,這幾棵黃果垂榕的大型斷枝當場掉落,還容易處理,但有許多中小型斷枝卡在樹上茂密枝葉中,隨時會掉下來造成危險(,因為下方有行人步道經過),必須要除去現有斷枝並進行修剪,以維護遊人安全。同時修剪時若只剪斷落處,整個樹型不但難看,未來長得不平衡會更危險,同時考量到這幾棵樹對週邊環境及樹下草皮的強勢壓制,因此作了大幅度修剪,讓周邊的樹木和樹下草皮可以有喘息和正常生長的機會。這幾棵黃果垂榕本身生長就很強勢,過不多久又會枝葉繁茂,但是會長得比較均衡漂亮,同時周遭樹木也可以正常生長(,步道旁的草皮也會較為健全美觀),提供遊人一個既美觀又安全的遊憩環境。
這幾棵樹的修剪過程看起來很強勢,但是這種修剪是經過專業評估,同時有館內專家在場才進行的,主要考慮到樹木本身未來生長的平衡與美觀、對周邊其他樹木花草的影響,以及平日遊客休憩的安全。科博館的樹木要動,需要經過專家評估和館內完整的行政程序之後才能進行,不是隨便找個包商說剪就剪的。
希望你能瞭解這次的樹木修剪過程,很高興有機會和你進行理性討論!」
紅色那部分我不認同。
在廣而密的樹冠下栽種小樹,其實是景觀設計上的缺失,除非是選擇耐陰性較佳的灌木,不然因為新種的樹苗照不到足夠的陽光而長不好,就要砍原本種好好已經成蔭的樹,這太奇怪了好嗎。但是缺乏整體性規劃、樹木特性和成長之後的考量就很容易發生這種狀況。
 |
紅框內應該是被壓的灌木 |
 |
原本可能被壓的小樹 |
小結:
1.現勘狀況來說,我認為修剪太過了。(枝葉幾乎完全修除)
2.修剪前必須確定目的為何,樹種、大小、生長習性、樹齡、活力、位置、環境等都是要考量的因素。
3.一般狀況下,一次修剪量不超過樹冠的四分之一比較好。
 |
樹冠縮減-紅框內經修剪後仍保有原樹形,但枝條量與冠幅的確有下降。圖片連結 |
 |
樹冠清理-從修剪前、中、後可看出原樹形被保留住,並增加樹冠中透風透光。圖片連結 |
 |
樹冠清理後的復原情形-正確的修剪可讓樹保持原有形態生長,不會破壞景觀。圖片連結 |
6.即使回復茂密,但其實都是與主幹連結強度脆弱的非結構枝,日後管理也是一個問題。
 |
黃果垂榕旁的台灣欒樹就是個例子,被截斷的枝條周邊長出了非結構枝,還有接近分叉處的不良枝 |
以下再提供一個自己看到的例子
 |
原本枝繁葉茂的樟樹和楓香 |
 |
今年5、6月時被砍了,跟科博館的有點像吧 |
 |
上個月是這副德性,很多從不定芽長出來的枝葉就是這樣 |
 |
我個人覺得超醜,完全不是樹原本該有的模樣 |
館長可以重視並回覆是很好的事,我是更希望科博館可以把這次的修剪計畫公布拉,從修剪目的、依據、如何施作等等做說明。此外,既然已經修了,如果可以將黃果垂榕後續的生長回復情形與後續再修剪的處置方式做紀錄(照片及影片),我想會更完整這起事件的前因後果,或許也有機會成為其他單位執行修剪樹木的借鏡(可能是好的借鏡也可能是壞的),衷心希望科博館能好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