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的圓山公園看到的告示牌,其實樹生活在與人緊密的地方是需要定期管理照護的,除了樹本身,土壤也是,土被踩實壓緊就會阻礙樹的生長。 |
東福寺的庭園景觀。要能營造優雅美麗的庭園,就必須了解樹木的特性與需求,才能在有所限制的環境下使樹木生存下去並長得好看,當然經常管理也是必須的。 |
那好好做就都不會有問題嗎?當然不,只是那些狀況能不能被接受,花有開有謝,樹也有生老病死。
![]() |
清水寺附近。楓葉下是極佳的背景,但傷口和殘枝總有些煞風景。 |
東福寺。到了不得不的時候還是得要移除樹木,只是在這個狀況中對景觀的衝擊似乎沒那麼明顯。 |
東福寺。病了腐朽了也是有的。 |
東福寺。有些老樹的等優勢枝讓人捏把冷汗(容易從中間劈裂開),但氣候和管護得宜,也是有機會好好活著的。 |
斜斜的樹不好嗎?不一定,這種大多要以個案來看,由經驗豐富的人搭配儀器來檢視會比較能符合現況,但多留心一些是好事。 |
伏見稻荷大社。新栽種的行道樹,樹穴有設置防踩踏的裝置,只是不知道整個樹穴的土壤、範圍等等狀況如何。不過這些移植過來的樹型倒是不錯,後續的修剪撫育得宜就有機會營造出很美的沿路風光了。 |
東福寺。老實說我不太喜歡這種形式上的東西,樹木的冠名贊助嗎?或許真的在資源的挹注上有用吧,那就想成是明星物種那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吧,讓其他默默無聞的樹一起受惠! |
東福寺。離都市短短的車程可以看見綠意盎然是種享受,當然這背後需要有非常多的付出,以及大眾對於這些付出的理解與支持,才能延續這些美景。雖然不同地方面對的挑戰不盡相同,但為了那樣的風景很值得去做。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