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想做一篇圖文呈現樹木被截幹之後到底會發生甚麼變化,所以把手邊資料較齊全的黑板樹照片整理出來。剛好這個狀況是比較容易觀察和紀錄的,其他有些狀況是不容易紀錄枝條萌發位置和生長情形的,例如是幾公尺高的主要結構側枝被截斷的話,就比較難以紀錄。
文末放上幾張自然展開的樹冠所呈現的景觀,對比被修壞掉的樹木,如果不單只是美感要求不同,我們應該還要去思考哪些問題,還會遇到什麼挑戰?經費?法規?民眾觀感?情感?執行困難處?協調或將就?風險在哪裡?當樹與我們的生活如此相近,考量這些事是無可避免的。雖然不清楚決定以此種方式做修剪的原委為何(經費?被抱怨投訴?),但只把樹做為物品來處置的心態是需要改進的。 |
一旦這種結構脆弱的樹枝長在頭頂上,掉落傷人的風險就大大提高了,不得不留意。 |
我討厭這樣的景象(真的很醜),這種方式傷害了樹的健康也對環境及生命財產有風險 |
![]() |
黑板樹 |
![]() |
菩提樹 |
![]() |
菩提樹 |
![]() |
樟樹和楓香 |
主枝側枝展開後的樹冠風景:
茄苳 |
![]() |
記得好像是雨豆樹 |
![]() |
雨豆樹 |
![]() |
阿勃勒 |
![]() |
小葉欖仁 |
當然不是枝條擴張開展就是好事,安全性與否還需要觀察更多方面的資訊,整體結構的檢視、內部腐朽、老弱枯病枝、健康與否、環境因素等等,自然長出的枝條不一定就穩固,有時是樹木要因應環境有時是天生,都可能使枝條結構有高風險的狀況,這很需要經驗和學識來加以判斷的。
但單就美感來說,我喜歡這樣開展的樹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